
当昔日老搭档朱时茂出现在陈佩斯新片《戏台》的路演中时,他满含热泪地说出了这句话。
因为担心陈佩斯赔钱,朱时茂表示:“如果你不好,我会比你更难过。”

自1998年之后,陈佩斯与朱时茂这对老搭档突然退出了他们热爱的春晚舞台。
这之后,陈佩斯转战话剧舞台,朱时茂则进入电影市场。
27年后,电影《戏台》的上映,让朱时茂戳穿了当年陈佩斯被“排挤”的真相。
与此同时,这对相伴了41年的老搭档还联手给娱乐圈上了一课。
 1、小品之王
1、小品之王春晚对陈佩斯和朱时茂来说,是个让他们又爱又恨的地方。
他们起于春晚,却同样落于春晚。

陈佩斯出身电影世家,骨子里带着对艺术的偏执。
朱时茂则是八一厂的“奶油小生”,却甘愿在小品里扮丑当绿叶。

得益于父亲陈强的指导,陈佩斯在创作剧本方面颇有才华。
1984年,春晚负责人想在舞台上加一些带有喜剧元素的节目。
于是,他们邀请了陈佩斯和朱时茂。

在两人正式结为搭档之后,他们写出了《吃面条》这个本子。
当他们在员工食堂预演了一遍之后,效果出奇地好。
有些师傅乐得衣服扣子都崩开了。

然而,在一些负责人看来,节目太好笑反而不符合春晚庄重且严肃的调性。
于是,节目能否顺利出演,成了个大难题。
在临近年三十晚上,陈佩斯和朱时茂还不知道他们到底能不能上台表演。

最后,导演黄一鹤一咬牙,以自己的名义担保陈佩斯哥俩,让他们上台了。
这才有了小品《吃面条》的正式诞生。
而陈佩斯哥俩也成为了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常客。

连续七年霸占春晚收视高峰,他们的小品成了全民年夜饭。
但绚烂的聚光灯下,却藏着不为外人所知的煎熬。
 2、被排挤的真相
2、被排挤的真相每一次的剧本打磨,对他们来说都痛苦万分。

不到二十分钟的小品,他们通常要排练半年之久。
光是剧本,在反复修改后,就写了满满一摞纸。

到了后来,随着节目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刁钻,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创作也接连受阻。
很多他们二人觉得很好的东西,却一直被否定。

无论他们据理力争多少次,仍无济于事。
似乎,那群门外汉要比他们两个更了解“小品”两个字。

而除了作品不被认可之外,他们也厌倦了互相掣肘的创作氛围。
但凡能在那里说上话的,都以“老大”自居。
无论是助理还是其他的什么人,都不是陈佩斯他们能惹得起的。
因此,他们二人在1999年正式退出了春晚的舞台。

而除了创作不被尊重,他们已表演过的作品也遭遇侵权。
电视总公司在未经陈佩斯和朱时茂许可的额情况下,私自将他们在春晚表演的小品刻成光盘出售。
完全无视了他们作为创作者的著作权。

后来,哥俩一气之下,将电视总台告上了法庭。
最终,他们捍卫了自己的权益。
但也因此付出了代价。

1999年的退出像一场无声的谢幕。
离开春晚的日子,两人都经历了低谷。
陈佩斯转型话剧,带着团队在小剧场打磨《托儿》,最困难时连场地租金都凑不齐。

朱时茂尝试转型导演,却在资本裹挟的影视圈屡屡碰壁。
但这段看似平行的人生轨迹里,藏着未曾断裂的联结。
 3、13年打磨之作《戏台》
3、13年打磨之作《戏台》当陈佩斯将耗费了13年心血的《戏台》搬上荧幕时,却因复杂的电影市场导致排片率不足5%。
无奈,他只好宣布电影延期。
不过,延期后的票房竟逆势增长。
也算是让陈佩斯等主创看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

然而,面对71岁的导演、71岁的主演,投资人在7年内换了两三次。
他们不相信会有年轻的观众愿意看71岁老头主演的电影。
然而,事实证明,那些跑路的投资人目光狭隘了。
他们小看了陈佩斯的实力与影响力。
身为小品界的开山鼻祖,陈佩斯的喜剧实力毋庸置疑。

既然他敢在阔别电影圈几十年后重新回来,那他一定是带着足够的底气的。
《戏台》这部电影,本是话剧舞台上的一部作品。
但很多观众反映,话剧的票太有限。

所以,为了迎合广大观众的需求,陈佩斯将《戏台》改编成了电影。
虽然成功的概率比较低,但陈佩斯还是坚持了下去。

有了这个念头后,他用3年时间细细打磨剧本,又精心制作了10年。
基于话剧版《戏台》的基础,电影版的《戏台》内容和制作将会更加丰富。

对于观众所说的“大家欠陈佩斯一张电影票”,陈佩斯谦虚地回应,这是他欠大家的一部电影。

陈佩斯的身后,不仅有大批80后观众坐镇,还有最好的搭档朱时茂力挺。
在观看完《戏台》之后,朱时茂由衷地表示“真的很好”。
但面对微弱的排片量,他对着镜头呼吁,希望可以多给《戏台》排些场次。

身为陈佩斯多年的好友,他知道陈佩斯身上背负的压力。
在71岁的年纪,重新回到离开32年的电影圈,这既是对初心的回望,更是又一次冲锋。
如果票房不好,那陈佩斯很有可能面临赔本的后果。
所以,朱时茂才会如此在意《戏台》的票房和陈佩斯的心情。

他还直言,如果票房不好了,那他每天都搬个板凳,坐电影院给陈佩斯冲票房去。

41年的情谊,早已超越搭档。
就像朱时茂说的:“你不好,我会比你更难过。”
在流量当道的娱乐圈,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作品不怕年龄,只怕不用心。
而真正的情谊不怕岁月,只怕不坚守。
 结语
结语《戏台》排片率从5%爬升到15%的背后,是观众用票房投出的信任票。
有人说这是“情怀胜利”,但剥开情怀的外壳,是71岁仍在打磨剧本的匠人精神。
是41年不离不弃的搭档情谊,是“宁赔本也不糊弄”的艺术底线。

就像观众给陈佩斯的留言:你不用怕,你可是陈佩斯。
而这底气的背后,是一个艺术家对初心的四十年坚守。
是一对搭档穿越岁月的彼此托底。
这,或许就是他们给娱乐圈最生动的一课。
 
                            配资网上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